2022年10月26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本科新生参观了坐落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的校史馆,重温了学校八十年的发展历程。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同学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庄严与肃穆、奉献与责任、认同与自豪。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北京外国语大学厚重的历史积淀、丰硕的办学成果。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过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多彩而坎坷的发展历程。感慨之余,同学们也因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子感到骄傲与自豪!

22级爱沙尼亚语高一蔓说:“重走学校发展的厚重历史道路,从延安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到如今西三环北路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俄语一枝独秀,到101种语言交相辉映。泛黄的书页,洇开的笔墨......一件件史料展现了先辈们为外语教学付出的滴滴心血和对祖国的拳拳热爱。以前,我对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一语言教学最高学府学习而感到无比幸运;现在,我更为今日参观和瞻仰学校的历史而感到无比自豪!”

22级波兰语孟婧轩说:“参观过后我深受感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盈决定了这个人能否走得长远,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否昂扬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强大。只有在立志时登高望远,才能廓清各种迷雾、理清千头万绪,由现象把握本质,从苗头倾向看清发展走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永远与时代同向同行。”

22级意大利语魏琬宸说:“我们参观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馆,目的在于以校史为切入点,缅怀北京外国语大学当年在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我们是最新进入学校的一届学生,也是接过时代接力棒的一代时代新人。应发扬前辈勤学爱校、满腔热忱、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打磨自己,将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时,无论深处何地,时刻不忘2022年夏天踏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时的初心和热忱,时刻铭记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世界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北外人,世界性’,我们将努力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用语言搭建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22级斯洛伐克语牛冰煜说:“参观校史馆后我更加意识到,校歌歌词传达之情之真切和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子之责任,深切感受到留在校园,接续在学子们身上的红色血脉。走出校史馆时,我回头看见校史馆标牌在阳光沐浴中依旧闪亮,我知道:我校新一辈青年定将接续奋斗,将北京外国语大学精神传承发扬!”
历史与辉煌在这里积淀,文化与思想在这里交汇。八十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校史馆中,同学们看到老一辈语言学者对于国家外交和语言交流的无私奉献,也看到了后起的著名校友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建功立业服务国家。参观校史馆之行,拉近了学子们和学校的距离,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提升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牢记于每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子心中,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将“中国情怀”摆在突出位置,拓展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大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立志不负时代重托,勇担复兴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