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上午,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传承伟大“五四”精神,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团总支特开展“献青年之智,答时代之问”鲁迅博物馆主题参观活动,带领青年团员前往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进行实践学习,重温充满血与火的历史年代记忆,深入直观地感悟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操,加强理论学习,培养爱国情怀,汲取精神力量。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由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14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内有鲁迅旧居及鲁迅陈列展览,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图书等藏品7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9件。
鲁迅旧居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而成的,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居所。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落中,先生当年亲手栽种的两棵丁香花依旧生机勃勃。
同学们了解到,正是在这里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并指导成立了“未名社”、“莽原社”等青年文学团体。他不断编辑《未名丛刊》、《乌合丛书》,而且还为不少青年作者编选辑、写序言、校改文稿和译稿。先生对青年学生们的指导和帮助,可谓倾尽全力,饱含着深沉的期冀,如严师、如慈亲、如诤友。正是在鲁迅先生的言传身教、文章启发、精神指引之下,无数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地踏上寻找光明的艰辛历程。
“鲁迅生平陈列”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并配以多媒体手段,全面展示了鲁迅一生的生活、工作与业绩。展览以鲁迅先生一生的足迹为脉络,共分八个部分:“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杭州、绍兴、南京”、“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以及“在上海”。同学们在展馆中流连、驻足、欣赏、品味。系列展品加上图文并茂的描述,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同为见证者,亲历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穿梭于鲁迅先生数不胜数的手稿,体悟先生深沉内敛的忧国忧民之心,读《野草》,品味先生在军阀统治压迫下仍旧追寻理想的挣扎和坚毅;品《呐喊》,体会先生对陈腐传统观念的厌恶与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赏《彷徨》,感悟封建势力重压下农民的悲苦和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在丰富的文稿资料中,在令人感慨万分的经典语句中,在珍贵的实物展示中,鲁迅先生仿佛从画像中走出来了。每一份手稿、每一张信笺、每一个家具都无声地讲述着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和深沉饱满的家国情怀。
其中,主题“又为斯民哭健儿”尤为令人动容。虽然一代民族脊梁离开了,但民族精神还在,鲁迅先生永存。此处也是馆内最明亮的区域——毕生都在为家国奋斗的鲁迅先生留下的思想火种,至今仍在熊熊燃烧。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曾说过:“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魂”三字,便是对鲁迅先生一生最有力的凝练与写照。
在到场同学们心中,鲁迅先生不仅是“民族魂”,亦是“青年魂”,他以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深广的忧愤、以直面现实的勇毅和秉笔直陈的痛切、以振臂呐喊的果敢和求真求是的理性精神,唤醒了迷茫中的中国青年,点燃了“五四”精神的火种,即便在百年后的今天,那段由新青年们书写的历史依旧撼人心魄。
本次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活动,增进了中文学院本科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认识,深化了同学们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大家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思想厚度,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不断以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激励自己,传承五四精神,肩负历史重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作为拥有红色基因的北外学子,要将先辈们光辉的历史传承作为勇往直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底气,激扬青春底色,永葆初心使命,为谱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